第一章节介绍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,首先介绍了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。机器语言的核心是机器指令集,而这些机器指令是一列二进制数字。汇编语言的核心是汇编指令,汇编指令又分为3类:有对应的机器码的汇编指令、没有对应的机器码,由编译器执行,计算机不执行的伪指令和同样没有对应机器码,由汇编器识别的其他符号。这两种语言构成了编写程序的工作过程:程序员编写汇编指令,通过可以将汇编指令转换为机器指令的编译器,得到计算机能够读懂的机器码,然后计算机通过机器码执行相应的操作。汇编语言的产生,主要作用在于解决了机器语言难以辨别和记忆的问题,简化了程序员的操作。
然后对CPU、存储器、指令和数据、存储单元、主板和接口卡进行了相应的了解。CPU(中央处理器)是一种微处理器,拥有自己的机器指令集,在PC机种是最为重要的部分。存储器是内存,作用仅次于CPU,也就是计算机中存放指令和数据的地方,在存储器中,指令和数据都以二进制信息形式储存,没有任何的区别。而存储单元则由存储器划分而成,从0开始按照顺序进行编号。一个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一个Byte(一个字节=8个二进制位)。在存储器中存在以下进制:1KB=1024B、1MB=1024KB、1GB=1024MB、1TB=1024GB。主板是PC机中不可缺的一部分,上面有各种各样的器件,这些器件通过总线的连接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。而接口卡像是一个中转站,CPU可以通过它实现对外部设备的间接控制。
其次便是CPU对存储器的读写的过程介绍。计算机进行数据的读写需要相应的机器码,而CPU则需要和芯片通过总线进行地址信息(储存单元的地址)、控制信息(器件的选择、读或写的命令)和数据信息(读或写的数据)三种信息的交互。而总线因为传输的信息的不同又分为地址总线、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。其中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着CPU能对多少个存储单位进行寻址。N根地址线代表地址总线宽度为N,最多可以找到2的N次方个内存单位,这些可寻到的内存单元又构成了这个CPU的内存地址空间。数据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与二级缓存、内存以及输入/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,而且市场上所谓的计算机的位数正是用CPU数据总线的宽度来表示的,比如说64位机,CPU的数据总线宽度就是64位。对于计算机而言,数据的传输类同于水管里的水,水管越宽水流的越快,数据总线的宽度越宽,传送速度越快。而控制总线的宽度却决定了CPU对外部器件的控制能力,其宽度越宽,CPU对外部器件的控制种类越多,控制能力越强。
最后便是存储器芯片和内存地址空间的主要分类。存储器从属性上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,从功能和连接上可分为随机存储器、装有BIOS的ROM和接口上的RAM。而内存地址空间都与CPU的总线相连,并通过控制总线被CPU所控制。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地址对内存地址空间分类: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、显存的地址空间和各个ROM的地址空间。
第一章只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个开头。本章节中最需要掌握的是存储器里的进制转换和各类总线对CPU的规则性影响。就个人感觉而言第一章的知识点很杂,类别很多。很多东西只是进行了大概的基础的概念认知却没有深入的研究。如果想对它们进行深入性学习还要靠之后章节的研究。